快递舆情

重庆人大代表:发展多式联运物流  培育内陆开放新格局

2018年02月01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庆人大代表:发展多式联运物流培育内陆开放新格局
    图为 2017年9月25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简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首发。 周毅 摄

  中新网重庆1月30日电 (高吕艳杏)“着力强平台,不断扩大内陆开放,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努力在内陆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成为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内陆城市的重庆,怎么才能提升开放水平?成为今年重庆两会人大代表关注话题之一。

  “中欧班列(重庆)打通了中国内陆到欧洲的西向通道,‘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则是南向通道。借助这两条通道,重庆实现了‘一带’和‘一路’的有机衔接。”重庆人大代表、沙坪坝区财政局党组书记、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西部物流园将持续开拓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渝满俄”等对外开放通道,完善整车、植物种苗、医药、水果等开放口岸,壮大物流、贸易、金融等开放主体。

  张磊认为,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重庆需要畅通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内陆开放区位新优势,搭建服务内陆开放平台,促进内陆对外贸易便利化。

  “作为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短短几年能比肩沿海地区,这首先得益于产业向内陆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重庆人大代表、国投重庆果园港港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谭安乐告诉中新网记者,在推动保税港区建设中,重庆通过机遇抢抓、平台构建、产业引进、配套完善、通道打造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助推重庆保税港区在内陆的加速崛起。

  去年12月2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班列从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出,12天后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该班列货源除本地机械装备、电子产品外,还包括从华东、华南等地集中进港的“铁水联运”“铁空联运”货物,这是中欧班列首次开行“多式联运”班列。

  “通过果园港等开放口岸、通道、平台的建设,重庆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功能和联结点作用,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下基础。”谭安乐称,果园港是中国内河最大多式联运物流港,2017年,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00万吨,同比增长1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8万标箱。

  谭安乐建议,完善政策机制,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水公铁”多式联运协调机制,降低企业在多式联运中的物流运输成本。

  目前,重庆已有“中欧”、“中新南下通道”、“渝深”和“重庆-东盟”等国际物流通道,且运行较为良好。2017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江津综保区”),是重庆继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之后的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重庆人大代表、江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石诗龙建议,可充分发挥江津综保区开放平台与周边港口设施的协同发展作用,推动重庆东、西、南3个方向和水、铁、陆、空4种方式完善对外通道建设,打造重庆市多式联运示范点。同时,建立集“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